“那段日子,感觉天都灰了,抬不起头。”7月3日,吴忠市红寺堡区黄花菜种植户马生军(化名)回忆起社区矫正初期的自己。
这位种了十几年黄花菜的老把式,曾因一场变故跌入人生低谷,直到司法所把法治课搬进黄花菜蒸制车间——从农药残留超标的法律后果、收购合同里的“陷阱”、如何规范使用富硒商标,到农技员跟着进田指导病虫害防治,“原来法律是护苗的篱笆,不是捆人的绳子”。如今,他的黄花菜实现增产增收,重拾生活信心。
马生军的蜕变,正是宁夏社区矫正工作成效的生动写照。7月3日,记者从自治区司法厅了解到,自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》实施5年来,宁夏累计帮助1.8万名社区矫正对象融入社会,再犯罪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截至目前,我区已建立272个社区矫正委员会,实现区市县乡四级全覆盖,其中27个市、县(区)设立专门矫正机构。创新“所地结对共建”机制,组织监狱、戒毒所与社区矫正机构结对帮教,累计选派576名警察参与矫正工作,设立7个监狱警示教育基地,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80多场次,4200余名矫正对象接受教育。出台《宁夏社区矫正实施细则》等20余项制度,构建“细则+制度+流程+文书”全链条规范体系。开展执法规范3年专项行动,评查案件1.5万余件,联合检察机关专项督查35次。建立三级安全预警机制,通过“日核查、周见面”管控重点人员,再犯罪率持续降低。
同时,我区创新“5+1”教育模式,编印教育读本3万余册,开展心理矫治1.8万人次。投入1225万元购买社会服务,培育“黄丝带”帮教基地12个,举办技能培训98场次。打造“一县区一品牌”就业帮扶体系,建成就业基地44个,帮助3200余人次实现就业。未成年人专项矫正试点成效显著,再犯罪率得到有效遏制。全区建成22个县级“智慧矫正中心”,实现部区市县乡五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贯通。运用AI预警模型处置越界报警等风险隐患2300余次,与公检法实现数据共享。创新“社工+网格”模式,发动2.5万名志愿者参与,89%的村(居)委会融入社区矫正网络,推动社区矫正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。(记者 马忠)